山西公布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 北朝晚期佛教艺术瑰宝

山西公布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 北朝晚期佛教艺术瑰宝

山西公布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

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公开了在陵川宝应寺石窟进行的调查资料。这座石窟群以其丰富的北朝晚期文化遗产而著称,对于深入了解石窟艺术、追踪佛教传播的路径以及探究佛教信仰在特定地区的特色,具有重要价值。

山西公布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

宝应寺石窟坐落在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东沟村北关岭山的南坡,共保存着5个石窟洞室与4处摩崖雕像,还留存有32处跨越不同年代的题记及一方元代石碑,总计有43尊造像。

通过综合分析窟龛结构、造像组合及风格特点,负责此次考古调查的王普军指出,尽管宝应寺石窟未发现确切的建造年代记载,其主体部分可追溯至北朝晚期,后续时代虽有所修缮与改动,但原始风貌仍以北朝遗风为主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宝应寺石窟周边十至三十公里范围内,密集分布着多处北朝晚期的石窟遗址,如西南方向的石堂会石窟、大佛山摩崖造像等,西北方向则有羊头山石窟、满公山石窟等,显示了该区域在北朝时期的特殊地位。当时,这里作为建州(今晋城市)的一部分,既是连接北魏两都的重要通道,也是东西魏及北齐、北周的边境军事要冲。皇室推崇佛教,从云冈到龙门,石窟遍布,深刻影响着这一带的文化景观。复杂的地理与历史背景,促使了此区域北朝晚期石窟群的形成,成为中下层官员及普通民众信仰的物质体现。

王普军推测,尽管缺乏直接证据指明宝应寺石窟的开凿缘由,但根据其规模推测,很可能是地方官吏或当地富有的士绅所主持建造的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未来集 » 山西公布宝应寺石窟调查资料 北朝晚期佛教艺术瑰宝

相关文章

评论 (0)